延宕了許久的論文,在口委們輪番轟炸後終於有了正式的產出。是的,我畢業了,然而我一點感覺也沒有。從還在改論文的階段就陸續投了一些履歷,結論是,文學院碩士一點都不吃香。一邊繼續等面試電話,一邊慢吞吞辦離校手續。本學年只有4個人要畢業,最先辦好手續的反倒不是我這個延畢生。礙於規定,我不能繼續用我的學生證借書一整個暑假,好繼續修改我那漏洞百出的論文。於是只好採取折衷方案,順便趕搭那些報名日期短的可憐的公家機關約僱的列車。真正辦離校那天,助教逮著了機會挖苦了我一頓。這不是什麼新鮮事,過去許許多多的學長姐最後總是得吃一頓助教的排頭才能畢業。尤其助教跟我這屆同學們的磁場超級不合,若不是中間換了主任,我想助教還是會繼續囂張下去。對於助教的能力僅限於在口頭上造次,我想這跟過去一個人面對論文生不出來的痛苦,其實算不了什麼。反正畢業等同失業,在獲得offer之前我有的是時間。差點想在臉書上分享,其實只要交回研究室鑰匙就可以畢業了這類嘴砲,想想還是算了。經過這一段,我發現真正厲害的才不是所秘書勒。

回想起來,中間有一年完全沒看書,偶爾翻翻資料根本無濟於事,也讓我的多益成績稍微掉下來一點。於是隔年捲土重來,但是不喜歡做題目,只有每天看那些難到靠盃的paper,加上固定收聽BBC新聞,成績有稍微回來一點。結果出爐,我居然是敗在字彙,這就是不背單字的下場?

看著畢業證書,下一步是去買證書框(天殺的我的大學母校可是免費贈送耶)。莫名想起當時準時畢業帶著證書跑到研究室炫耀的同班同學,選的是紅色的框,我馬上買了黑色的。開始懷念起我的大學證書了,但是被我不知塞到哪去一直找不著。對於大學母校的認同感一直遠勝研究所,真的很意外,但是如今我也只得努力挖掘私立學校的好處,像是修業期限(爆)。

感謝我的大學同學們沒忘記我。當初看到臉書上的婚紗照吃了一驚連忙傳訊過去恭喜,結果就這麼被揪出來吃飯。過去我長時間處在一種擔憂被人檢視人生停滯的焦慮中,在飯局中我卻感受不到異樣的眼光。唯一遺憾的是,同學對敝所的印象跟我的實際心得實在相差甚遠,我也懶得多做解釋了。出於慚愧,我後來根本很少在系上出現,就怕被問何時口試。在我修課期間的軟硬體皆乏的狀態,到現在學弟妹可以有更多選擇的過程,我早已漠不關心。我只在乎愈修愈機車的修業規則,還有宿舍莫名對延畢生的高度關注。既然你們都知道要找教官確認學籍狀況,怎麼還搞不清楚敝校的學則?對於守規矩乖乖繳費的我們實在很不公平。如果你們要我們提出意見,我會說,請不要再冒用聖保祿的名聲。你們既非教徒,也不屬於修會直接管轄,跟世俗的房屋仲介根本毫無差別。

消失的這幾年,我莫名接觸了一些過去未曾涉獵的作品。隨著心情走向,有時看看嚴肅議題的電影,有時找些夢幻、不切實際的漫畫滿足自己的想像。斷斷續續開始注意影展消息,發現了許多世界。很多過去莫名在意的點,漸漸在淡化當中。我並非完全不在意,而是我需要知道,要如何過好一個人的生活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^^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